亮闻言,目光中多了几分郑重。
他低声道:“贤弟,若能大规模推广,蜀中粮草自足,北伐再无后顾之忧。”
我点头:“已让王二狗他们在新野、南郑等地试种,明年可全面铺开。”
正说话间,赵猛带着几名斥候快步赶来,手里捧着一卷绘有山川地势的简图。
“军师,李先生,祁山一带敌情已探明。”
赵猛单膝跪地,将简图呈上。
诸葛亮展开地图,眉头紧锁:“曹军主力果然屯于祁山南麓,东侧旧栈道守备松懈。”
赵猛补充道:“小队夜间潜行,靠望远镜和新式药品,避开了巡逻。
情报已让快马送往汉中大营。”
诸葛亮点头,目光转向我:“贤弟,神器虽利,终究需人力传递。
此番斥候得力,功德当记。”
我心念一动,系统面板浮现:水稻丰收,积分+30斥候安全归来,积分+8情报送达,积分+5。
诸葛亮收起地图,神情振奋:“粮草充足,敌情明了,北伐之机已成。
贤弟,速将化肥法门整理成册,分发新稻种于各地推广。
赵猛,斥候小队再探子午谷、褒斜道,务必查明曹军虚实。”
赵猛领命而去。
田埂上,老农们的欢笑声与远处操练的号子交织,稻浪翻滚。
诸葛亮立于田头,羽扇轻摇,低声道:“有此良田,有此良将,有贤弟神器,北伐大业,曙光在望。”
我望着满田金黄,心头也生出一股从未有过的踏实与期待。
隆中田头,金穗翻浪。
老农们正忙着收割,堆积如小山的稻谷引来全村围观。
赵猛和几个斥候帮着把稻袋抬到场院,边走边咋舌。
“李先生,这一亩田,怎么装都装不完!”
赵猛扛着一袋稻谷,脸上都是惊叹。
“这一亩地,今年竟收了十二石!”
白发老农高声道,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,“这要是明年全村都种上,饿肚子的日子可真要到头喽!”
诸葛亮在一旁走看,闻言停下脚步,俯身抓起一把稻粒,细细端详,又问身边农人:“十石一亩,确乎如此?”
“军师,咱们秤过三遍!”
另一老农激动地拍着稻袋,“这还只是头茬,后面几块地更旺!”
诸葛亮转头看我,眼中既有欣慰又带着一丝钦佩:“贤弟,此稻之法若能推及蜀地,粮草再无忧虑,数十万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