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度。
月光洒在“江河皮具厂”的牌子上,尽管满是裂痕,却依然立在那里。
他知道,有些东西,比金钱更重要。
第三章 风暴前夜1998年的梅雨季来得格外早,陈江河站在厂房门口,看着卡车满载着“春芳”牌皮鞋驶出厂区。
雨幕中,“江河皮具厂”的铜牌被雨水冲刷得发亮,旁边的开发区管委会大楼正在封顶,红色条幅上写着“热烈欢迎外资企业入驻”。
“厂长,韩国客商在会议室等您。”
王建军递来雨伞,工装上衣口袋露出半截BP机,“春芳姐在质检科等您一起去医院,嫂子要生了。”
陈江河点头,摸了摸西装内袋的B超单,上面写着“陈小雨,预产期1998年6月18日”。
他想起昨晚春芳摸着肚子说:“要是女儿,就叫小雨,跟‘江河’合起来是‘春江潮水连海平’。”
会议室里,穿西装的韩国客商正在翻看皮鞋样品,翻译员同步说着:“金社长说,贵厂的工艺很出色,但质检标准能不能降低30%?
这样成本能压缩,订单可以翻三倍。”
陈江河坐下,推开面前的合同:“我们的皮鞋要穿五年以上,降低标准等于自杀。”
金社长挑眉,用生硬的中文说:“中国工厂,不都这样?”
“我们不一样。”
陈江河掏出质检报告,“每双鞋都要经过27道工序,鞋底用的是意大利牛皮,胶合剂通过瑞士检测。”
翻译员愣住,金社长脸色铁青:“陈先生很固执,我们很难合作。”
“慢走不送。”
陈江河站起身,看见窗外春芳打着伞走来,裙摆被雨水溅湿。
他想起上个月在广交会上,外商们都在谈“性价比”,只有他的展位前贴着“质胜于言”的标语。
产房外的走廊飘着消毒水味,陈江河握着春芳的手,感觉她的指甲掐进自己掌心。
父亲的《资本论》放在一旁,扉页的“商道即人道”被磨得发白。
“陈师傅,恭喜,母女平安!”
护士抱着婴儿出来时,陈江河看见春芳脸上的汗水,想起她坚持亲自把关每批鞋油的质检,哪怕大着肚子也不肯休息。
“小雨真像你。”
春芳虚弱地笑,怀里的婴儿攥着她的手指,指甲上还沾着鞋油的味道——那是今早她检查最后一批出口鞋时留下的。
三天